关于第三期师德大讲堂观后感学习心得新版【多篇】由会员“liulanqi360”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三期师德大讲堂网络直播学习开始了。教师的言行是对学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第三期师德大讲堂网络直播学习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2020第三期师德大讲堂网络直播学习观后感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二、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三、用规范的言行,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用奉献的人格,塑造每个学生的心灵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
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2020第三期师德大讲堂网络直播学习观后感2
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
德师风建设,不同于法律,它是以善恶、荣辱等观念为标准,通过社会、学校、传统习惯和自我的内新心来评价的。道德问题是每个人每天都要碰到且无法回避的问题。做人要有道德,做教师更要有崇高的道德水准,要以德服人,以德育人。师者,不光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潜移默化,让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与老师的接触,用心体会,从中感悟。我们教授学生的同时,多与他们交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关爱他们,同学们也会敬重这样的老师,愿意上他的课。
作为一名年青教师,学生本来就比较与我亲近,但仍有学生不会主动与我交流,大多是敬而远之。刚开始我的心情很急躁,不知道怎么办,但经过询问学生和有经验的老师后,我发现是自己还有很多方面没做好。比如,有时候学生做题作错了,我很生气便大声的说学生,那样学生就产生了畏惧心理而不愿意和我交往;还有在上课时,由于很多胆小的同学不爱举手,我也没多在意,便没抽那些学生回答问题,可久而久之学生们就没有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了,而我在无形中也减少了与学生交流的机会……这以后我一改以往的作风,加强与学生们的联系,课上课下融为一体,并在生活游戏中,教给他们很多的知识和有趣的东西。学生们现在都爱和我在一起了,我的宿舍是我们交流谈心的密室,我那群可爱的学生们是我心灵的阳光!
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教育要想长久作用于人的心灵,必须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自省自悟,做出自己的选择。我以为成功的教育应该使学生们真正体味到学习、求知、成长的艰辛和快乐。
我认为教师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自己做人和做学问的态度以及和学生交往的方式,因为这些更容易对学生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空泛的说教是不会给受教育者留下任何真正有用的东西,而只能适得其反,使教育者丧失“信度”。因此做教育本身要求科学、真实、有信息量、讲求实效,要求把握好机会和情感的互动,要求有一个可以被感受和体验的过程或环境。
我曾经调查过已经毕业的学生,了解什么是最有力量的教育。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但共同的主题是:教师的人格、教师的为人、教师的学识。老师教给的知识很快就会遗忘,但是老师最有特点的表情、最有个性的语言、最伟大的人品、老师做人、做事的态度。教师的人格魅力,却给学生们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有着长久的影响。教师的人格力量包含教师的正义感、公平、正直、富有同情心、仁慈、富有牺牲精神,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学识渊博、善解人意等等这样的品格,而这些品格正是学生们最最期待的。
学高为师。教师对某一学科知识丰富、业务精通、治学严谨、注重创新,这也是师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关系到他的教育信度,我看到 ……此处隐藏1561个字……春风化雨,七十年辉煌历程。七十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接续奋斗,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回顾这七十年的辉煌发展历程,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团结奋进、奋发有为,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克服了种种困难挑战,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因出生在这个伟大的国度而感到骄傲,因洽逢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新时代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砥砺前行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特别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文艺工作者,该以怎样的姿态来迎接新时代?该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建功立业新时代呢?在我看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文艺工作者,应该坚持初心不改、使命不移,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努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伟大爱国精神,奋力奏响中国共产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的青春之歌,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初心不忘跟党走,把最美的青春献给党。
一要初心不改、使命不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鲁迅先生说,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也大有可为。从事了这份职业后,我也越来越自豪于自己所做的工作。作为新时代青年文艺工作者,我们将始终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想价值以及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我们将坚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把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作为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谱写最动人的篇章。我们将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风貌,努力创造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精品力作,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二要初心不改、使命不移,坚持服务人民,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这就是在告诫我们,文艺创作绝不能脱离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才是文艺创作的真正源泉。只有长期深入基层、体验生活,把文艺生活带到人民之中去,文艺作品才有持久的生命力。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到人民的生活中,为人民演出、为人民放歌、反映人民的冷暖,才能弘扬时代的主旋律,才能更好地出精品,文艺工作才大有希望。这几年,我们每年下基层为老百姓演出上百场,平均每三天就有一场下乡演出,甚至一天两三场也是习以为常的事情。我们这样做,一方面是用文艺的形式把党和国家的关怀、把正能量送到基层百姓身边,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加贴近群众、了解基层,从基层群众中寻找创作灵感,凝练更好的作品。作为青年文艺工作者,我们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做到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努力创作出在人民群众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
三要初心不改、使命不移,坚守艺术理想,引领社会风尚。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因此,我觉得作为文艺工作者就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努力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除了要有好的专业素养之外,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修为,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在现如今物欲横流、纷繁嘈杂的社会当中,能否始终坚守初心,始终处理好义利关系,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文艺工作者,我们将争当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自觉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自觉加强道德品行修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文化,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性、高品位,做到德艺双馨。同时,我们将始终牢记文化责任和社会担当,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正确把握艺术个性和社会道德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和健康向上做人处事为人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
韶光不负,青春不老;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我们都是追梦人,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让青春在奋斗中燃烧,让理想在创业中升华,让人生在奔向伟大梦想的征途中闪光,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把最美的青春献给党,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2020第三期师德大讲堂网络直播学习观后感5
人们常说教师是无比神圣的职业。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学生从家庭步入校园,我们传授给他们学科知识的同时传递社会主旋律正能量思想。我认为教师的梦想,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一、找寻初心,牢记使命。
习总书记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认为是实现中华民族民族繁荣强大的初心,是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初心。青年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也需要具备自己的执教初心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对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真善美有追求,做一名人民放心满意好老师。
二、坚守初心,春风化雨。
优秀的老师各有千秋,没有统一的模式,但也有着相同不可缺少的共性。学习了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教师”使我对如何做好教师职责有更深刻的认识。首先要有道德情操。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弟子这样形容孔子“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可见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要有理想信念。坚定做社会主义的信仰者实践者,灵活运用课堂教学与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互相渗透,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要有扎实的学识。成功的课堂教学、优秀的学生品格基础都在于教师个人要有扎实的学识。拥有扎实学识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要有仁爱之心。贯彻教育始终,作为教育灵魂的是仁爱。新时代的教育者用心换心,用爱激发爱,用真心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用鼓励滋润孩子的心田,做到让每个学生幸福快乐成长。
新时代的中国需要一支现代化、职业素质、道德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和师德修养,做到有的放矢,从根基上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为了新中国教育事业,我愿燃烧自己温暖大地,不忘初心,一路前行。
关于第三期师德大讲堂观后感学习心得最新精选【5篇】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关于第三期师德大讲堂观后感学习心得新版【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