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次北固山下教案(精选多篇)

时间:2024-01-15 06:24:54
次北固山下教案(精选多篇)[本文共13273字]

第一篇:次北固山下教案

次北固山下

教学流程:

1、导入:我们都知道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之一。我们在小学学过他的诗歌有《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独坐敬亭山》、《静夜思》等等。那你喜欢哪一篇?

甲:《赠汪伦》,因为它传达了李白和汪伦的深厚情谊,令你十分感动。

乙:《静夜思》,因为它写了在外漂泊游子的孤独愁苦,抒发了对家乡浓烈的思念之情。

这样的思乡之作,在我们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许多多。那么,当新春即将来临之际,漂泊在外的诗人王湾会有怎样的感概?我们今天通过《次北固山下》来倾听他的心声。

2、老师泛读。(我们都说题好一半文,其实古代诗歌也不例外,请同学们思考我们能从诗题上获得哪些信息)

动词:次,停留;名词:北固山下,江苏镇江之北(地点);主人公:王湾 这些信息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事件:王湾(乘船)停留在江苏镇江之北。

3、学生大声朗读(思考:王湾(乘船)停留在江苏镇江之北,他总有事做。那么请同学们归纳出作者的所见所感所思。)

所见(客路?,青山)(行舟,绿水)(潮,岸)(风,帆)(海日,残夜)(江春)

所感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所思(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从新整合:王湾(乘船)停留在江苏镇江之北的所见、所感、所思。 整体感知:那么作者的心情是高兴、喜悦还是愁苦、失落了?

4、古代诗歌体裁了解。(这首诗歌属于什么体裁,同学们不知道,那么老师给

同学们补充介绍)

形式上:1、古体诗:以五言、七言居多。特点,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太讲平仄,用韵自由。

2、近体诗:律诗和绝句。律诗,包含五言、七言律诗,其中每首律诗共8句。单句为出句,双句为对句,合起来为一联。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局叫尾联。其中,颔、颈两联一般讲究对仗。 绝句,包含五言、七言绝句,每首共四句。

(不仅要记住这个顺序,还要注意颔和颈联的写法)

其次,老师再补充一下5字诗句的停顿,要么是2/3,也可2/1/2,还可2/2/1,当然一首诗歌也可同时采用这3种停顿

5、活学活用,现学现卖。

次/北固山下(无言律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首)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颈)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尾)

(学生再次朗读,去体验划分的停顿节奏)

6、诗意梳理。(自由朗读,4个小组讨论,推荐1个代表说明疑惑之处,每个小组梳理2句)

① 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② 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③ 旧年:过去的一年。指旧年未尽,春之气息已到,点明节候已到初春

④ 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旧年”。

老师展示:

行客前进的路在青山之外,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回的家书不知到达何处,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7、诗句赏析。(学生分角色朗读,前4句女生,后4句男生)

问题设置:a、文中共有三联写景,一联抒情,请找出。

b、你喜欢文中的哪一联,请做简要分析?

首联,虽然作者想象客路在青山之外,但是青山与绿水以及行舟都是实在的,具有画面感,它们构成了一副美丽的青山绿水图。

颔联,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这两句勾勒出了一副美丽壮观的大江行船图;其次,就是感觉特别工整,读起来容易上口。(老师补充)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

(为啥特别工整,读起来容易上口。引入对仗:它是古代诗歌中很重要的一种修辞格。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它体现了诗歌工整、均衡相互映衬的美感。)[对颔联的对仗解析给学生看,示范]

潮与风名词,平与正形容词,两与一数量词,岸与帆名词,阔与悬形容词。并且对应之处平仄相反。

引申:文中除去颔联以外是否还有对仗?(有,颈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让学生分析对仗)

c、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你说你觉得这句最好,为什么?)

答案设置:1、一是正如刚才强调的对仗的作用,工整、音韵和谐。

2、启下的作用。“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正是因为时间推移,才让孤身在外的诗人产生愁绪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3、“生”与“入”字的巧妙运用。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残夜生海日,旧年入江春”, 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极了。而“入”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突出了蓬勃的生机。

d、尾联,因为运用家书、归雁等意象,点名了主题,升华了情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本诗中,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诗句,请再次朗读全诗】

8、本诗思想主题:(先引导学生总结,老师在归纳)

在外漂泊的游子在初春来临之际,经历停留在江苏镇江之北的所见、所感、所思之后产生的孤独愁苦之情以及对对家乡和亲人浓烈的思念之情。

9作业要求。a、以“我在远方”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关于表达对家乡思念的文章。

b、背诵并默写本诗。

第二篇:次北固山下教案

新课标第一网()--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次北固山下》教案

教材简析:

《次北固山下》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教学设想:以学生诵读为基础,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感受和感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教学过程以“思乡”为主旨,紧紧抓住诗里流露出的思乡情感这一 ……此处隐藏9706个字……交通工具的不发达,通话工具的落后等种种原因,他们的思念无法直接得到倾诉,只有寄托在诗歌文章中,以缓解思念之情。但是,在今天,交通、通话都如此发达,只要一个电话,就可以听见千里之外父母的声音;只要一张机票或车票,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见到父母,所以思乡也就不再那么使人难过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首古代思乡诗———王湾《次北固山下》。)此导语以师生对话展开,诱发学生的情感,顺势进入正课,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 环节 2作家介绍、解题及基础知识讲解

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作者的基本情况以及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中的情感。

其次,我会解题,这个题目该怎么划分节奏?为什么要叫这个题目?

最后,我会讲讲什么是律诗?律诗有什么原则与要求?

环节 3规范朗读节奏

朗读时学习诗歌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诗中,理解诗歌的意义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正确的阅读节奏尤为(敬请期待更好文章:Www.)重要,正确阅读就会产生正确理解。所以,我准备了音频文件,并且在课件上展示正确的节奏划分方式,让学生一边听,一边看。 环节 4诗歌解读

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分析与综合结合的方法来解读全诗。

分析:

a. 先分析首联,请学生根据给出的注释回答首联的大意,然后加以点评,并给出标准。

再请同学们思考“首联是如何体现乡愁的?”请一位同学尝试回答。

b.分析颔联,理解大意,思考“颔联中的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c.分析颈联,理解大意,思考“颈联是本诗中的名句,它蕴涵了什么样的哲理?”

d. 分析尾联,先讲典故“雁足传书”,再理解大意,思考“诗人为什么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

综合:

整体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环节 5小结

这首诗是诗人王湾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诗中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直接、间接相结合,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环节 6知识回顾

a.诗中表明诗人客游他乡的句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b.诗中描写水波浩荡,风顺帆悬的图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c.诗中体现“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所含意思相近的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d.诗中作者借“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思乡的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环节 7作业

a.朗读并背诵这首诗,体会其中的思乡之情。

b.给父母打个电话,述说相思之意。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也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首联:旅途之景??????写景

颔联:江水之景??????写景

颈联:江春之景??????写景

尾联:思乡之情??????抒情

抒发作者的乡愁乡思。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五篇:《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王湾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诵读全诗。

2、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立意行文、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品味诗歌的艺术美。

3、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旅途思乡之情,提高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诗题中的“次”是旅途中暂时停宿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它扼守在运河与长江交汇口的南侧,是南来北往的船只的必经之处。王湾是洛阳人。据《唐才子传》说,他尝“往来吴、楚间”。据《全唐诗》题下小注,这首诗即写于王湾往游吴中的路上。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全诗。

3、作者: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人。先天(唐玄宗年号)进士,官洛阳尉。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作品有《奉使登终南山》等。

4、背景资料:本诗选自《全唐诗》。诗人家住洛阳,先天年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诗人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来,当舟停留在北固山下的时候,被那里开阔秀丽的景色吸引。此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诗人心中的情思,于是就有了这一千古名篇。

5、学生默读、背诵。

三、细读品味;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青山与绿水掩盖不住旅途忧郁的

情怀。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

静的景色。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点出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

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照应首句,抒发淡淡的乡思愁绪。

四、合作探究: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这是一首写景诗,就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是即景抒怀。

“青山”指北固山,“绿水”指长江。青山绿水,寻常用法,未免近于俚俗,

但此处加了“外”“前”两字,却将北固山的位置,确定得恰到好处。旅程介于

水陆之间,因此和下联“两岸”“一帆”描写水陆产生密切的关系,颔联完全是

写景,其中“平”“阔”“正”“悬”都是诗眼。因为潮平两岸即加阔,风正一

帆正挂着。颈联是即景抒情,见得海日又生残夜,江春又入旧年,日复一日,年

复一年,作客日久,引动归思,就结出盼望乡书欲借雁以传的思绪。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诗意境清新辽远,描写细腻,运用了即景抒怀的写法。

诗人通过对江南残冬早春景象新鲜而又精致的描绘,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

南水乡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

次北固山下

青山、绿水、一帆——山水一色、风光怡人;

残夜、乡书、归雁——惆怅顿生、思念家乡。

————即景生情、旅途思乡。

《次北固山下教案(精选多篇)[本文共1327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